需求低迷供應充裕,棉價暫難向上突破!
6月12-16日,美國產棉區天氣不斷改善持續給市場造成利空影響,美聯儲議息會議以及美棉出口下降導致市場心理承壓,ICE棉花期貨盤面連續下跌并再度跌破80美分,周五在空頭回補的帶動下止跌企穩。總體來看,棉花基本面和宏觀面沒有出現足夠的支撐因素,市場仍處在前期的震蕩盤整區間內。
據國外媒體消息,上周棉價下跌至80美分以下后各國紡織廠積極點價,并引發了部分新增投機買盤。棉商反饋稱,近幾周現貨成交已經有所好轉,而且近期跌破80美分后出口銷售明顯增多,預計這些情況將在之后的美棉出口周報中得到體現。此外,國外機構分析報告稱,近幾周中國對本年度和下年度美棉的簽約量明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他國家積極采購,以防今年三季度美棉現貨供應緊張。可以預見,進入三季度以后,現貨基本面對價格的支撐將逐漸顯現。
目前,宏觀面的風險和擔憂有所減弱,但也并未消除。從近期的宏觀數據來看,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依然存在。盡管本月美聯儲暫停了加息,但美聯儲明確表示年內還有兩次加息,這一態度在美聯儲內部高度一致,目前7月份再次加息的概率已達到74%。受持續加息的影響,歐美國家整體消費能力持續疲軟。數據顯示,今年1-4月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同比下降22%,對中國的進口下降32.45%。今年一季度,歐美服裝進口量和進口額同比分別下降15.2%和10.9%,對中國的服裝進口量和進口額分別減少22.5%和17.8%,可見歐美服裝零售終端市場的庫存問題仍未解決,而近幾個月的中國經濟數據也低于外界的預期,市場對中國需求仍持觀望態度。
從2022年11月至今,棉價已經盤整了七八個月之久,價格的復蘇遠比市場想象的艱難許多。對此,英國考特魯克公司負責人在上周的棉花會議前表示,過去一年市場的劇烈波動給實體經濟的心理造成巨大傷害,時至今日,雖然價格已穩定許久,但當前的價格已在長期均價水平之上,全球主要消費國仍在應對高價原料、外匯危機、訂單不足和利潤太低的窘境,紡織業仍處在去庫存和療傷的過程中,而且三年的疫情也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紡織品在消費中的占比明顯下降。與此同時,正在收獲上市的南半球巴西棉和澳棉供應量又很大,美棉又是大幅增產的節奏,美棉出口也面臨挑戰。在需求不足和供應增加的大背景下,現階段投機商沒有充足的做多理由。
隨著7月合約的到期,目前12月合約已開始掌控市場節奏,天氣因素對市場的影響將逐漸增大。近期美國產棉區旱情比例大幅下降給未來美棉產量繼續上調提供了可能。對于下年度供應,市場密切關注本月底的USDA實播面積報告,屆時美棉面積和單產將有更加準確的預估,對后期的市場走向會有更好的指引。
來源:大耀紡織